为净化房地产市场销售环境,规范房地产经纪活动,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,在海景房新一轮销售高峰期到来之前,我市组织滨海新区、市场监管、房管局等部门联合成立房产销售专项规范整治领导小组,集中开展房产销售专项规范整治活动,特别是对异地房产销售中存在的虚假宣传、夸大宣传等不正当竞争销售行为和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。近日,记者走进银滩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。
“我最初就是通过报名看房团,跟着大巴车从福建常州来到山东威海银滩。”家住银滩金鼎隐龙湾小区的陈修珍说,一下车就相中了银滩的气候,但考虑到购置房产不是小事,所以第一次来银滩并没有选房,也没有交什么定金。
“来银滩之前,子女就反复提醒我一定不要冲动购房,还在网上找到了一些关于老年人投资海景房被骗的报道。”已经在银滩居住10多年的周爱国说,他们全家一块来银滩考察后才购买的现在入住的海景房。如今,周爱国的子女们每年夏天都会来银滩度假。
采访中,记者遇到了一些老年人,他们定居在银滩,购房也很顺利,并没有与销售商产生购房纠纷。不过,也遇到了一些老年人,他们购买了海景房,但急于出手或正与销售商协调退还定金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:一些老年人贪图低房价,以及销售商承诺的各类返租、包租优惠政策,购买海景房用于投资,但购买后发现升值空间并不大;一些老年人相中了当地的环境,受销售商捂盘惜售等假象迷惑,匆匆交定金预留房号跟风购买;一些老年人被销售商的亲情牌所感动,轻信售楼员,一时兴起购房;一些老年人被夸大的海景房养生功效等宣传所蒙蔽,误信销售商而购房。
通过梳理以上几类老年人购房经历,记者发现,他们并没有理性购房,往往由于一时冲动,在异地自愿和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,并交纳了一定数额的定金。活动结束回到家中后,老年人感觉花钱多或者因子女反对而后悔,进而向销售商投诉或维权。
不少老年人喜欢到海边购买海景房养老,但由于提前没有与子女沟通,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,在签订合同后出现了一些矛盾,甚至误认为是销售商欺诈行为,这些都是不理性购房造成的。
老年人消费的陷阱并不单纯是因老年人自身的原因引起,一些房地产销售商在买房的过程中也存在急功近利、虚假宣传、夸大配套,先虚高房屋价格后大幅降价等现象,甚至通过一些销售手段,制造房源紧张、海景房销售火爆的假象,诱骗老年人购房。
“通过多年的执法检查,我们发现一些海景房销售中介抓住监管空白,将销售机构设在北京、上海等地,为吸引购房者眼球,他们抓住购房者心理,故意夸大居住条件,甚至以返本销售、返租等违法形式诱导消费者,从而达到交易的目的。”市海景房异地销售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说,购房特别是异地购买海景房时,一定要擦亮双眼,理性置业,多跑几个楼盘,综合评价后购买,切记一次看房就从众冲动消费,避免发生购房矛盾和纠纷。
在此,记者也提醒广大购房者,特别是老年人,购置房产是商业行为,不是儿戏,异地买房更是大事,一定要理性置业,不轻信房产销售商,多与家人沟通,这样才能买到好房子或自己中意的房子,不至于后悔。